春節前夕,教育部正式公佈了《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》。這份被稱為“小升記憶體初新政”的文件隨即引發熱議,有人滿懷期待,有人冷靜觀望,也有人並不買賬。
  那麼,對其他國家的孩子們來說,小升初又意味著什麼?他們竹北售屋在小升初時要考試嗎?帶著種種疑問,我們約請新華社駐洛杉磯、東京、新加坡和倫敦的記者撰文,瞭解當地小升初的實際情況和問題所在。
  美國:看學區選住製冰機維修處很常見 壓力在學校不在學生
  對於美國初中學生費利斯來說,“小升初”的經歷不值一提。“只要學期考試沒有不及格,小學升初中與升入其他年級有什麼不一室內裝潢樣嗎?”況且,“想考不及格,還真不太容易,”費利斯笑著說。
  美國的公立初中和小學是銜接配套的,在多數城市,只要學區不是太差,美國家庭一般都會選擇抗癌食物有哪些讓子女就近上免費公立學校。除了極個別的學生,學區內的小學生一般都能順利升入初中。除了一些特殊的“明星中學”或門檻特別高的學校,美國多數學區內初中的教學水平差異並不太大。
  而這平淡無奇的順次升學程序背後,卻反映著美國的教育哲學。洛杉磯阿凱迪亞學區的王老師告訴新華社記者,美國初中和小學教育體系強調的是降低學生不必要的壓力。
  就學生們參加的加州標準測試而言,其結果對學生小升初幾乎沒有任何影響,而是影響學校優劣的評估。這樣,提高學生綜合水平以及學業成績的壓力就從學生身上轉移到了學校。
  對孩子來說,“小升初”主要的壓力還是來自環境的轉變。因此,從五年級(或六年級)下半學期開始,不少學校會做一些準備,幫助孩子適應即將到來的轉變。其中最重要的是組織學生到中學參觀,與中學師生見面,並聽取對中學課程、課外活動等方方面面的介紹。
  事實上,如果選擇就讀一般美國公立初中,不要說小升初不成問題,就連新移民或新搬到一個學區的“插班生”也不成問題。
  在美國,人們常常根據工作機會甚至僅憑“我願意”來選擇定居城市。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,也會以學區教育質量為前提選擇定居的區域。美國公立學校實行按居住地入學的原則,憑藉家長身份證明以及住宅水、電、煤氣和電視費等繳費單就可以為孩子辦理入學手續。書本和課外活動需要家長繳納費用,學費則以房產稅的形式交納。在好的地段,這筆費用不菲。
  日本:這是一場“家長的考試” 補習花銷甚至超高考
  在日本,小學升初中不硬性劃片,但競爭十分激烈,被稱為“家長的考試”。
  為升入理想學校,日本小學生從4年級、最晚不遲於5年級開始補習,在補習班學習學校沒有教授過的內容。由於競爭激烈,近年甚至出現了針對1至3年級小學生的小升初補習班。
  這種補習花銷龐大,甚至超過中考、高考補習班。如果報名日能研、四谷大冢或SAPIX等知名補習班,一個孩子3年總共開銷約230萬日元(約13.64萬人民幣)。雖然中小規模的補習班費用要便宜一半,但還是知名補習班更受青睞。
  日本家長和孩子苦苦奮鬥,只為進入選拔制學校。
  日本中學分國立、公立還有私立三種。大部分公立中學實行“學區制”,即根據學生家庭住址來劃片直升,不考試。私立、國立和部分公立中學則是選拔制學校,通過 “學測”和“體測(運動能力測試)”等選拔學生。這種學校原則上不受學區限制,但不建議居住較遠的孩子報考。
  實行選拔制的學校受青睞,一個原因是公立學校師資和學生素質參差不齊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學校基本是初高中一貫制,即初中直升本校高中,並且與相關大學之間有穩定聯繫。
  不少私立學校以大學入學為目的,在中學6年中有意識培養學生興趣專長。如果小升初進了這些學校,就等於半隻腳踏進了大學。
  學費方面,相比普通公立學校,私立學校、選拔制一貫制中學入學後的費用也要高得多。入校時,每個學生無論成績高低一律要繳納相當於擇校費的“入學金”和“設施費”,以及學雜費。此外,這些學校的“修學旅行”目的地多在國外,不菲開支也由家長承擔。
  日本文部科學省最新數據顯示,2012年公立初中的學費平均為45萬日元(2.66萬人民幣),私立初中的學費則為130萬日元(7.7萬人民幣),相當於公立學校的3倍。
  日本小升初競爭激烈,其癥結在於僧多粥少。日本文部科學省數據顯示,2013年日本共有10628所初中,其中公立中學居多,只有73所國立學校和771所私立學校。
  新加坡:小六會考“一考定終身” 補習如同家常便飯
  新加坡中學與中國不同,畢業生流向(“源流”)不同,發展方向明確。民間因此有小學升初中會考(小六會考)“一考定終身”之說。
  大部分小學畢業生憑藉小六會考的成績填報志願,然後由教育部結合成績和志願分配。原則上根據成績高低排序,依照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志願依次排列入學。如果所有填報志願都未錄取,則由教育部根據距離家庭住址遠近安排指定的學校就讀。
  升入初中後,所有學生再根據其成績和所選課程細分為不同的源流,包括快班課程。四年後,他們統一參加O水準考試,一般升入兩年制或三年制的初級學院,就是大學預科。
  未能升入初級學院的學生屬於普通源流,但又分為通往大學偏學術課程或偏技術課程兩種方向。偏重學術的學生繼續朝著初級學院方向努力,再讀一年中學(五年級)。
  偏重技術的學生則讀一年技術教育基礎課程,進入大專或中專學習。中專畢業學生仍可升入大專,大專的學生也可以通過考試升入綜合性的大學,但人數比較少。
  新加坡也有一些通過筆試和麵試自主招生的精英學校,列入小升初“直接收生計劃”,比如萊佛士書院和華僑中學。這些學校往往採取六年的“直通車”課程,沒有中考直接升入高中。還有一些學校有少量名額,用於自主招收特長生,如有科學、數學、體育或藝術專長的學生。
  這些“直通車”課程的學校有更大的課程設置自主權,讓學生在完成學業之餘發展更多才藝,學生在六年中學之後可以直接參加A水準考試,作為大學入學的敲門磚。
  不過,即便是通過“直接收生計劃”被錄取的學生,也必須參加小六會考,成績達到一定的分數線才可入學。
  小六會考一般考四門,分別是英語,作為母語的漢語、馬來語或淡米爾語任選一門,再加上數學和科學。由於當地小學一般只有半天正式的課程,補習就成了家常便飯。
  在新加坡工作的林女士女兒在當地小學讀六年級,正是要考中學的“關鍵時期”。她工作忙碌,但還是幫女兒規劃如何應對升學的挑戰,也在過去的幾年裡花了很大力氣找輔導老師幫孩子補習。
  “我家姑娘還好,聽說有小孩子甚至做作業到凌晨兩三點的。”林女士說,“她還有特長,希望能夠在升學的時候起作用。”
  英國:考重點初中競爭激烈 私立中學學費令人咋舌
  英國公立初中分兩種:普通公立學校和“文法學校”。前者是免費初中教育的基礎,完全依照就近入學原則,教育質量參差不齊。“文法學校”則相當於“重點中學”,小學升初中的激烈競爭也就存在於此。
  文法學校的數量當然比普通公立初中少得多,要想進入這類教育質量更高且同樣免費的初中,就必須填報志願,參加所在區的統一考試。最後,由文法學校按考試成績和綜合素質排名,擇優錄取。
  英國小學畢業生多為11歲的孩子,升入七年級即初中的文法學校考試因此被稱為“11+”考試。這種考試以難度大而聞名,考試科目一般包括數學、英語、文字推理和圖形邏輯等。
  其中,文字推理頗能體現考試難度。這一科目對英語詞彙量要求很高,單詞拼寫、詞義、同義詞、近義詞等都需要掌握。此外,還要有一定的語法基礎,對於11歲的小學生來說難度自不必言。
  雖然“11+”考試難度大,但文法學校高質量、免收費的“誘惑”也大,因此許多專門針對“11+”的考前培訓班應運而生,且要價昂貴。除了給孩子報培訓班,為選擇教育質量更好的地區而“舉家搬遷”也是常有的事。
  文法學校受到熱捧,說到底還是因為數量偏少,供不應求。據報道,因為同為免費的公立學校,教學質量卻明顯更好,文法學校的存在被指有違公平原則,在這一壓力下,政府上世紀60年代就已禁止新設此類學校。
  當然,“不差錢”的家庭可以避開競爭激烈的文法學校,選擇教育質量更有保障的私立學校。而代價自然是高到讓老百姓咋舌的學費,一般都要每年三萬英鎊以上。統計顯示,全英也只有約7%的兒童就讀私立中學。
  不過,私立學校往往有自己悠久的歷史傳統和雄厚的師資,這一點也會讓貴族和富豪們覺得“物有所值”。拿名氣最大的伊頓公學來說,包括現任首相戴維·卡梅倫在內的近20位英國首相畢業於此,威廉王子、哈里王子等多名王室成員也大多畢業於此校。
  (原標題:海外小升初,也沒那麼簡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y09byua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